台风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灾害,它的路径和强度往往难以预测,给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。今年8月,东亚地区已经遭遇了三个台风,分别是“泰利”、“杜苏芮”和“卡努”。其中,“卡努”是最近一个生成的台风,也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。它的路径变化多端,让人难以捉摸,给我国华东沿海等地带来了持续的风雨天气。那么,“卡努”到底是怎么回事?它会不会登陆我国?它对我国有哪些影响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台风“卡努”(KHANUN)是今年第6号台风,也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今年第6个生成的台风。它于7月29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,当时它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级(18米/秒),中心最低气压为998百帕。它的名称来源于泰国,含义是“波罗蜜果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生成后,“卡努”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引导,向西偏北方向移动,强度逐渐增强。7月31日清晨,“卡努”已加强为强台风级,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4级(42米/秒),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。预计8月2日夜间移入我国东海,东海中南部海域风力将会逐渐加大。
8月1日,“卡努”进入了我国东海的范围,在洋面上开始回旋少动。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受到北侧冷空气打压,出现减弱断裂,引导气流变得不太清晰,“卡努”没有一个主导系统能够引领它继续前进。这种现象在气象术语中叫做“陷入鞍场”。
8月2日,“卡努”的路径出现了较大调整。由于副热带高压断裂后重新连接,形成了一个新的通道。“卡努”南侧有副热带高压南落,引导气流变成南侧副高北缘的西南风,“卡努”因此转向了东北方向,并开始加快移速。
8月3日,“卡努”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,并逐渐减弱。它在距离浙江省玉环市东偏南方向约330公里的海面上回旋少动了一段时间后,开始远离我国。预计8月4日,“卡努”将移出我国东海,并趋向日本以南洋面。
台风“卡努”的路径变化让人想起了去年的台风“利奇马”。去年8月,“利奇马”也是在东海上停留了很长时间,并多次改变路径和强度。它先是在浙江沿海登陆后转向北上,并在山东再次登陆;然后又在黄海上回旋少动,并在辽宁再次登陆;最后又在渤海上转向东北方向,最终在朝鲜半岛消失。
“利奇马”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,造成了28人死亡,14人失踪,超过1400万人受灾,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9.6亿元。它也是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次数最多的台风,共计三次登陆。
台风“卡努”虽然没有登陆我国,但仍给我国华东沿海等地带来了持续的风雨天气。受“卡努”影响,浙江、福建、上海、江苏等地出现了阵雨或雷雨,局地有大到暴雨;东海中南部海域出现了12至14级的阵风;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阵风可达14至15级。这些风雨对交通、农业、渔业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。
台风“卡努”的路径变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学习台风的机会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“卡努”的生成、发展和转向的原因,来加深对台风的认识和理解。我们也可以通过比较“卡努”和“利奇马”等其他台风的异同,来掌握台风的规律和特点。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台风的预测和防范能力。
同时,台风“卡努”的路径变化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。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,台风的强度和频率都可能增加,而且路径也可能更加不确定。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关注台风动态,做好应急准备,减少灾害损失。我们也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,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保护生态环境,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。
你知道台风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?其实,台风的名称是由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的,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命名列表。这些列表是由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(ESCAP)下属的台风委员会(Typhoon Committee)统一管理和更新的。目前,台风委员会有14个成员,分别是我国、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菲律宾、越南、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新加坡、澳门和香港。每个成员都可以提供10个名称,组成一个140个名称的列表。这个列表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,每年从头开始使用,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严重的灾害或影响,那么它的名称就会被从列表中删除,并由相应的成员提供新的名称替换。
你知道台风有哪些分类吗?其实,台风根据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(10分钟平均)可以分为五个等级,分别是热带低压(10.8米/秒以下)、热带风暴(10.8至17.1米/秒)、强热带风暴(17.2至24.4米/秒)、台风(24.5至32.6米/秒)和强台风(32.7米/秒以上)。其中,强台风又可以细分为超强台风(38米/秒以上)和特强台风(42米/秒以上)。不同等级的台风对应不同的标志和信号,用来提醒人们注意防范。
你知道台风是怎么形成的吗?其实,台风是一种由海洋上方热带气旋引起的大气环流系统。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形成:
海水温度高于26.5摄氏度,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水汽和热量;
有适当的水平温度梯度,这样可以产生不稳定性和对流运动;
有适当的水平湿度梯度,这样可以增加水汽含量和降水效率;
有适当的初始扰动,这样可以触发气旋发展;
有适当的垂直风切变,这样可以保持气旋结构和增强气旋强度;
有适当的科里奥利力,这样可以使气旋具有旋转性。
如果以上条件都满足了,那么就可能出现一个热带低压。如果热带低压继续发展,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和规模,那么就可能形成一个台风。
你知道有些人会用美丽的词语来形容台风吗?其实,这是一种借用文学手法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赞美。例如,“卡努”在泰语中意为“波罗蜜果”,这是一种外形美观,香气浓郁,味道甘甜的水果。用它来命名台风,就是一种隐喻,把台风比作一种珍贵的果实,寄托了人们对台风的期待和祝福。当然,这种美化也有可能是一种反讽,把台风比作一种有毒的果实,暗示了台风的危险和恐怖。
除了用水果来命名台风,还有些人会用花卉、动物、人名等来命名台风,这些都是一种比喻或拟人化,把台风赋予了一些美好或可爱的特征,使台风显得不那么可怕和令人厌恶。当然,这种美化也不能掩盖台风的本质和影响,我们还是要做好防范和应对的准备。
你知道有些人会用幽默的方式来应对台风吗?其实,这是一种自嘲和调侃,把台风当作一个玩笑话题,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恐惧。例如,“卡努”在英语中发音类似于“can you”,有些人就会用“can you”来开玩笑,比如说“Can you stop?”、“Can you not?”、“Can you go away?”等等。这些都是一种反问或否定,表达了人们对台风的不满和抗议。当然,这种幽默也不能改变台风的事实和结果,我们还是要尊重自然和科学。
除了用“can you”来开玩笑,还有些人会用其他语言或方言来开玩笑,这些都是一种双关或谐音,利用语言的相似性或差异性,创造出一些有趣或奇怪的效果。例如,“卡努”在日语中意为“加奴”,有些人就会用“加奴”来开玩笑,比如说“加奴你好”、“加奴再见”、“加奴别来”等等。这些都是一种招呼或告别,表达了人们对台风的欢迎或送别。当然,这种开玩笑也不能影响台风的行为和态度,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